“书法进课堂和文物进校园”,让传统文化从教育环节抓起
——访郑州市人大代表、河南人民书画院理事长张书勇
在教育部“教基【2013】1号文件”及部分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委员的呼声与建议以及更好的落实教育部关于《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推动和普及书法教学在中小学校开展之即,本网记者在郑州“两会”采访了郑州市人大代表、河南人民书画院理事长张书勇先生。张代表结合当前国家教育部对书法进课堂的具体指示和实施意见发表了以下看法:
“让书法进课堂”是教育部们应该进一步贯彻、完善、落实并充分认识、开展的一项重要的、划时代的教育课题,自古以来,中原都是文化要地,书法强省,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和国家中心城市更应该先行。
加之书法教育在基础环节多年的断代和缺乏师资及施教标准不统一等客观历史原因,张代表主张应利用和采用“多媒体一对多”演示互动的教学形式,在中小学校安装一体书法教学设备,有条件的可增设和改装(建)专用的书法教室,以便使书法教学系统更好的服务与广大师生。也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践行“做好中国人、写好中国字”及“堂堂正正做人、规规矩矩写字”的时代需求。
据悉,目前很多省市和机构已探索和完善并总结出了一条“高效、科学的施教方案”,需要教育部们有效对接、推广和科学植入,让学生们接受国家标准的、正规有效的传统文化教育。
在文化大发展和文物开放收藏和响应习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今天,张代表还建设性的提出开办学校博物馆的设想。他说: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民藏机构(个人)的藏品和自筹购买或社会捐赠及联合联办等多种形式开办和筹建适当规模的校园博物馆或文博中心。目的是全面保护国家文物,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便让学生从小就热爱和了解灿烂的祖宗文化,并通过“与文物零距离、面对面”的接触,达到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孕育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更好的为国家引导和教育未来爱国、爱党、爱家乡的“支撑型人才”和文创类“创新型人才”,这是当下和未来教育的一个“功在当代而利千秋”的重要的历史使命,更是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央“两办”关于实现中华民族文化复兴梦及配合郑州市打造文化商都、传承商都历史、繁荣商都文化精神的一个具体的实际行动。(徐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