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王琪钧 通讯员赵可可)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人民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职能作用,不断汲取“枫桥经验”的思想精髓,创新“枫桥经验”新实践,积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治理新格局。
重心前移、服务下沉,跑出司法服务加速度
“你好,朋友借我钱,总是推托不还,我要起诉他,你看看还有什么材料需要补充的?”在砀山县法院园艺场法庭,李某来递交起诉书。
(资料图)
“材料齐全,可以立案。”工作人员接过材料仔细审核,并指引李某按流程填写了送达回证等文书,就这样,李某在家门口就完成登记立案。
按照“一窗二室五服务”的标准,砀山县法院完成五所基层法庭诉讼服务站建设,开展“诉讼引导、诉前调解、网上立案、材料收转、信息查询”等服务。在诉讼服务站增设执行服务站,完善执行立案、执行接待、信访登记等功能,通过柜台式服务模式,为群众提供“立审执访”“一站式”服务,辖区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办理诉讼、执行、信访各项业务。
内外联动、诉非联解,打造诉源治理新模式
近日,砀山县法院陇海法庭联合当地村委会成功调解一起叔侄间的财产损害赔偿纠纷。原被告本是堂叔侄关系,原告在被告房屋前有一块宅基地,并用砖头围起来种植蔬菜。被告认为原告的菜园挡住了自家通行道路,遂将围墙拆除。原告诉至法庭,要求被告恢复原状并赔偿其损失。
陇海法庭庭长孙黎了解案情后,依托法庭诉讼服务站建立的联调机制,积极与当地村“两委”对接,同村干部共同勘察现场、测量围墙,核定土地面积,又从当事人双方亲戚关系出发,耐心劝慰,讲清情、法、理,彻底解开了叔侄俩的心结。最终,双方签订调解协议,卢某甲承诺重建围墙,让出通道,卢某乙当面道歉,叔侄二人握手言和。
陇海法庭联合司法所、派出所等做好人民调解的业务指导工作,充分发挥调解员、网格员、村干部、“五老”、乡贤等基层调解力量,对苗头性纠纷主动调处,构建“大调解”格局,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这正是砀山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贴近群众、深入诉源治理优势,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写照。
深入群众、夯实根基,画好多元解纷同心圆
砀山县被誉为“水果之乡,世界梨都”,拥有百万亩连片生态果园。每逢授花粉、酥梨采摘的农忙时节,砀山县法院基层法庭的干警们常常把法庭搬到果园里,开到了群众家门口。在梨园里开庭审理完一起酥梨买卖合同纠纷后,周寨法庭的干警趁热打铁,为周边果农上起了生动的现场普法课。
砀山县法院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前沿阵地作用,准确把握群众诉求,聆听群众呼声,将巡回审判作为司法便民的新窗口,构建常态化巡回审判机制,设立巡回审判点,将执法办案与法治宣传相结合,既治“已病”,又治“未病”,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法律咨询服务、诉前调解等活动,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发现、就地调处、就地化解,促进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