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2025)》(征求意见稿)在北京市水务局网站上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要推进建立地下水战略储备制度,力争到2025年,本地地表、地下战略储备水量总量达到40亿立方米。
(资料图片)
地下水年开采量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下
据了解,北京地区人均水资源量严重不足,地下水长期超量开采。虽然近年来,随着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工作的推进,超采状况有所缓解,但与1980年相比,目前北京地区地下水储量仍有较大亏空,超采区面积仍有1200平方公里。缺水,仍是首都需要长期面对的基本市情水情。
自2019年起,北京市实施了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行动方案,到2022年已完成近期目标。为巩固已有治理成效,针对现存关键问题,北京市水务局牵头制定了《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实施方案(2023年-2025年)》。
征求意见稿提出,北京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坚持节控优先,强化刚性约束、实施全面节水。结合北京市地下水可开采量、地表水水资源状况及国家下达的地下水开采总量控制指标,将地下水年开采量严格控制在17亿立方米以下,到2025年,力争降至14亿立方米左右。
推进农业灌溉、畜牧渔业节水增效,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万亩,正常年份用水量控制在4.5亿立方米以内。推进园林绿化节水限额,新增林地绿地节水灌溉面积3019公顷,道路绿化隔离带节水灌溉工程387.5公里。加快工业节水减排,重点企业推行水循环梯级利用,规模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保持95%以上。
南水北调进京水量稳定在10亿立方米以上
根据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将稳定并适时增加南水北调中线水与引黄水。争取稳定南水北调进京水量10亿立方米以上,适时推进南水北调中线扩能,提升中线水对首都保障能力,并积极争取增加引黄入京水量。
打造30条地下水回补通道
征求意见稿提出,要强化河湖生态空间整治,营造滩、洲、潭、塘等多样化的生态空间,增加地下水回补入渗量。构建地表和地下联动、流域内和流域间调配的地下水储备区回补体系,规划13个回补区域,打造30条回补通道,加快恢复地下水资源战略储备。
持续开展重点区域生态补水,推动引黄工程向永定河生态补水常态化。在优先保障城市供水安全基础上,视密云上游来水情况,由密云水库相机补水,并通过李家史山闸、小中河、怀河、潮河、白河等,回补密怀顺地下水储备区。同时,促进玉泉山、白浮泉等重要泉域涵养修复。
推进建立地下水战略储备制度,科学划定西郊、密怀顺、平谷、昌平、房山等地下水储备区空间范围,强化储备区生态补水通道及地下水补给区管理,促进地下水储备区回补涵养。力争到2025年,本地地表、地下战略储备水量总量达到40亿立方米。
(总台记者 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