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考结束,志愿填报工作即将开始。对于每一个“中考家庭”来说,一方面,中考志愿填报是孩子人生路上的第一次重要选择,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适当的志愿填报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和人生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也是一次增进亲子关系的好机会。
杨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专家牛燕华老师通过近期大量的咨询电话,总结案例分析得出了一些心得感悟,她认为,家长在孩子中考后填报志愿这一时间窗口,需要在“民主”的同时进行一些适度的“霸道”干预,“因为孩子还处于青春期,他们的思想还未完全成熟较为稚嫩。”
因此,牛燕华认为,可以把填报志愿这件事当作“三个机会”,同时她也给家长们列出了非常实用的“三点建议”。如果在这一过程中有任何咨询需要,杨浦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24小时服务热线“心馨热线”4008209856一直为大家开放(国定节假日除外)。
(资料图)
“三个机会”
1、放平心态,是一次“人生练兵”的好机会
很多家长将中考志愿和孩子未来划上了等号,这种限制性信念导致家长比孩子更焦虑紧张,而焦虑和压力会影响家长的判断力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和负面影响。家长应意识到中考志愿填报虽然是孩子的第一次重要人生选择,但并不是唯一的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的选择。与其把它看成单一的志愿选项,更应把它看成是一次孩子学习成长的契机,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是为了今后的人生发展“练兵”。当家长能合理认识中考志愿填报,那么就会减少焦虑,冷静面对孩子志愿填报这件事。
2、避免两类极端做法,是一次亲子沟通的好机会
在日常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或许会因鸡毛蒜皮的小事引起家庭“战争”,互相较劲。而这一次,双方总体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进理想学校,双方是“同盟军”。基于这样的前提,家长不妨利用志愿填报的机会和孩子进行深度的亲子沟通,家长也可以趁此机会更全面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应避免两类极端做法,一类是父母高控制,志愿填报是父母说了算,甚至不顾孩子的成绩和能力,家长喜欢哪所学校就填哪所学校,仿佛参加中考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另一类是家长过于“佛系”,孩子想怎么填就怎么填,美曰其名“尊重孩子的选择”,而忽略了初三考生的自我意识虽然急剧发展,但他们的自我认知、社会经验等都是不足的,趋向成熟却并不成熟,依然需要家长的帮助。
父母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并非是控制者或放任者,而是孩子生涯的指导者、陪伴者、助跑者,家长应认真对待这次填报,充分了解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和规定等外部信息,也要关注孩子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学业成绩、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从而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在沟通时,家长要仔细倾听孩子的想法,交换各自所掌握的信息,遇到和自己不一致的想法,家长应先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将生气愤怒等情绪投射到孩子身上,然后试着理解孩子想法背后的成因,将它纳入到讨论范围之内。
在讨论志愿时,家长要帮助孩子做全面权衡,先确定大范围,再一步步缩小选择范围,锚定目标。如果遇到目标难以抉择时,家长可以和孩子共同罗列一份关于不同志愿选择的利弊清单,依次填上相应的利弊内容,最后汇总、比较,取舍。这种可视化的做法可以帮助孩子和家长梳理思路,清晰选择。
所以,中考志愿填报并不是父母说了算,也不是孩子说了算,而是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本着尊重、理解,父母和孩子协商一致,完成志愿填报。
3、培养孩子认知内驱力,是一次孩子学习自我成长的好机会
志愿填报也是培养孩子学习如何面对挑战提高能力的绝佳机会。在实际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孩子会主动去寻找有用的信息源,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对,在和家长讨论后,拟定出合适的志愿名单,最终如愿以偿。表面上看这样的顺利似乎是好运气使然,实则是孩子有较强的认知内驱力,在中考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带着“问题意识”,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和决策能力也有了提高,相信这样的孩子到了下一个人生关口的选择,依然会有出色的表现。
给家长的“三点建议”
家长要学会“托底”,做孩子坚强的后盾
①父母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什么样的选择都会有它的利弊,没有百分百完美的选择。
②父母要引导孩子明白中考结果不过是生命长河中的一朵小浪花,一切刚刚开始,后面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在等着,无论被什么学校录取,今后都有无限的发展可能性。
③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任何时候父母都是无条件爱孩子的,这和中考志愿录不录取没有关系。从而在心理上给孩子支持,给予他们安全感,缓解孩子在填报志愿时的焦虑担心以及预防未考入理想学校的内疚悲伤等情绪的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