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为充分发挥畜牧业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作用,省畜牧局印发了《关于推动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好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意见》,从十个方面部署重点任务。
深入实施“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全力推进“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上规模上水平。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做好肉食品及皮毛骨血深度开发,延长产业链条。加快推进吉林省肉牛种业创新中心和延边黄牛种业创新中心建设,抓好种公牛站和核心育种场转型升级,增强优质冻精、胚胎供给能力和推广力度,不断提高肉牛良种化进程。强化数字化服务创新,加快推进“吉牛帮”乡村服务站建设,大力推行繁改、兽医、融资等社会化服务。
(相关资料图)
持续抓好生猪等畜禽产业发展。抓好畜牧业产业集群建设,推动生猪、肉牛、肉羊、禽蛋、奶牛、梅花鹿、蜜蜂等产业高质量发展。按照《吉林省生猪产能调控实施方案(暂行)》要求,加强生猪产能调控基地管理,科学调控生猪产能,确保全省能繁母猪正常保有量不低于91万头,生猪规模养殖场(户)不少于2600个。
强化畜禽产品产销对接。实施品牌开发战略,坚持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整合联动,支持品牌企业开展品牌产品开发,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生产更多适销对路的产品。深化吉京、吉津、吉浙、吉沪畜产品产销对接与合作,巩固扩大与主销区市场合作的领域和范围,加快发展营销新业态,全面提升“吉”字号畜产品品牌公信力和溢价能力。
加强技术指导与服务。依托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肉牛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等政策实施,将中小养殖场(户)纳入技术培训范围,在良种推广、标准化养殖、疫病防控、投入品使用、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加大指导与服务力度,帮助中小养殖场(户)及时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切实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实现节本增效。
抓好秸秆饲料化利用。组织秸秆加工企业、规模养殖场(户)抢抓秸秆收贮,做到应收尽收,保障秸秆饲料收的足、储的满、供得上。围绕大县、大企业、专业收储公司,深入推进茎穗兼收一次性作业,大力推广菌剂、酶解、菌酶协同等生物发酵技术,加快推进秸秆收集方式和利用方式变革。加快推进青黄贮窖建设,加大青黄贮和揉搓方包秸秆饲料生产使用范围,加快提高秸秆饲料化利用率,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
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落实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措施,持续开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监测流调。组织开展肉牛常见流行性疫病防治培训。持续推进畜牧养殖大村大学生兽医培训计划,以肉牛养殖大村为重点完成500名村兽医配备,力争到年底全省累计配备村兽医达到1000名以上。
推动惠牧政策落实落地。加快肉牛基础母牛扩群、肉牛产业集群、基础母牛引进、一季度开门红、秸秆饲料化利用和奶牛、梅花鹿等惠牧政策落实,落地落实落细支持生猪、家禽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推动政策直达基层、直达受益主体,通过政策效应的发挥保护和调动企业和养殖场(户)积极性,不断释放优势产能。
加大金融支持保障。持续放大畜牧业专属金融产品、政策性保险及“强牧贷”风险金等金融政策覆盖范围,加快整村授信、活体抵押的推广普及力度,满足养殖场(户)融资需求。积极争取政府专项债等政策,建设肉牛养殖圈舍,引导种养合作社、大户通过租赁方式发展肉牛产业,实现种养循环、农牧结合。
加快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全域统筹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程,及时指导养殖场(户)规范处理畜禽粪污,利用微生物菌剂加快发酵还田。突出解决好大型养殖企业粪污消纳对接问题,探索组建粪肥还田服务大队,采取政府补贴或“谁受益、谁付费”模式,加快推进畜禽粪肥就近就地还田利用,力争做到应还尽还、应用尽用。
深化包保帮扶和驻村帮扶。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包保帮扶和驻村帮扶要求,扎实做好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强化组织领导,把包保帮扶纳入本单位工作重点,加大支持力度,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帮扶工作,及时解决帮扶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帮扶措施落实落细落地。
网易新闻吉林省运营中心
编辑:于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