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艺术赋能红色文旅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7月31日晚,在以“辉映红飘带·奋进新征程”为主题的红飘带宣传推广(首站)活动上,红飘带项目总导演、总设计王志鸥表示,红飘带项目落成后必将成为贵州红色旅游的经典之作、必到之地。
王志鸥介绍,红飘带项目以“地球的红飘带”为建筑主题,以“高昂的旗帜,不绝的队伍”为核心主旨,用数字科技的语言向世界讲述长征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红飘带项目采用‘科技+艺术’的手段,让我们用基于史实、贴近时代、创新高科技承载的艺术创作表现形式,唤起人们心中对于长征精神的共鸣,我们相信其将成为全国红色文化旅游新高地、闪耀世界的贵州新名片。”
(资料图片)
这些年来,王志鸥和黑弓团队一直力于探索“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对中国故事进行数字转译,以科技美学为大众打造文化体验和文化记忆。譬如在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他们就运用“科技+艺术”的方式,通过“一朵雪花的故事”为全世界带来了中国式的浪漫。
受访者供图
“我们所打造的全球首个以长征为主题的全域行浸式数字体验馆,其实强调的是‘行浸式’的空间体验,现在大家都在讲沉浸式,而‘全域体验’是我想表达的观念,它需要观众的具体行动来介入我们营造的混合现实的全域时空当中。”王志鸥说,此次“红飘带”的创作也将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具有标志性、引领性的文化标杆。
在王志鸥看来,贵州有着非常丰富的长征文化资源,整个团队在“红飘带”的创作设计上也立足于贵州大地,从地域性视角出发,呈现内容上都有着对贵州本土文化的呈现。
“比如在外观建筑上,我们将建筑物内部空间及外部广场与整体大景观作为了一个有机的结合体,随着行人前进视角的不断变化,可展现出不同的空间效果。”王志鸥说,红飘带外立面底部还采用了跳色设计,均取材自贵州省境内赤水河两岸的红紫色泥岩土壤染成的颜色,实现了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有机结合。
长征文化与精神,不仅仅镌刻在书本与一件件文物上,更流淌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血液里。
王志鸥认为,“红飘带”项目通过领先的科技展演成果和艺术表现形式,结合行进式展演、剧场式观演、沉浸式体验等多种形态,展现长征的完整叙事。还通过全维度运动场馆、机械帷幕矩阵、全息影像、环境互动和历史场景数字化再现等多种技术手段互相配合,结合场馆空间和影像的变化,让观众犹如置身一幕幕历史场景之中,以战火纷飞中的全景视角,亲身体验“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等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的壮丽篇章。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王志鸥和黑弓团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扎根于中国红色文化血脉,以“科技+艺术”的手段讲述好中国故事,助力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其实,科技艺术不应该是单纯的将一种技术嫁接于一种理念之上,而是真正能够通过技术的更新迭代去助力文化艺术实现以往无法想象的突破。我们坚信,在科技艺术与中国文化的交汇处,必将绽放出独特鲜活的文明之花。”未来,王志鸥和黑弓团队还将不断探索数字科技的更多可能,让人们更进一步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和传统文化的力量。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陈江南 赵相康 图/刘杨
编辑 吴一凡
二审 李劼
三审 庞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