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买书添架上,断酒过花时”;“得钱只了还书铺,借宅常时事药栏”;“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李廓、张籍、杜荀鹤这些古代的名人买书都是大手笔,现代的名人与他们比起来,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鲁迅、郑振铎、孙犁等人都是书店书铺甚至是旧书摊的常客,这些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我们在《鲁迅日记》中常常看到一个人,那就是朱胡子朱希祖,这个被周作人称为“北京大学资格最老的”文科教授,光收藏的南明史籍就达700多种,居全国公私藏书之首位。提起朱胡子,卖书的店员没有不认识他的。所以鲁迅先生在自己1913年至1919年的买书日记中多次提到他。
著作等身的小说家郁达夫也是一个著名的书痴,他一生中大部分稿费都用来买书了,“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他虽然住在“风雨茅庐”中,但他淘书之痴、藏书之丰、读书之广是首屈一指的。他与鲁迅先生一样,所购书籍册数及价格都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在杭州的居所里,藏书达数万册,在江浙一带的藏书家中,也是出了名的。
我国文史界一代宗师陈寅恪出身于书香门第,也是一个嗜书如命之人,他在美国哈佛大学求学时,每月100美元的生活费,他只拿出30元用于伙食费,其余的70元大部分用来买书了。他的同学吴宓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哈佛中国学生,读书最多者,当推陈君寅恪及其表弟俞君大维,两君读书多,而购书亦多。到此不及半载,而新购之书籍,已充橱盈笥,得数百卷。”
如果说这些人省钱买书不足为怪,那胡适欠钱买书就有点奇怪了。我们翻开他1921年6月9日的日记,就会看到这样一段话:“这两天共还书店债一百二十元(镜古40,文套40,带经20,松筠20),现在只欠一百块钱的中国书债了。”作为北京大学的教授,有自己不菲的薪水和丰厚的稿酬以及可观的编辑费,却还欠下了书店许多债务,似乎有点不可想象,但我们从他家中20个大书架都装满书籍来看(石原皋《闲话胡适》中说他有40架书),他购书之多也可见一斑了。
作家朱自清在贫病交加、身心交瘁时,仍然搜寻所需之书。1948年8月2日,朱自清进城去琉璃厂买书,回来后记下了这一天的日记,这是他人生中的最后一篇日记。8月3日,他给雷梦水写了一封求书信,信中写道:“请代找《古文关键》一书,谢枋得著,费神为感。”四天以后,朱自清就住进了医院,又过了一个四天的8月12日,他就与世长辞了。这封求书信也成了他一生中最后的一封信。
从古到今,有大成就之人,哪一个不是嗜书如命之人,为了书可以节衣缩食,为了书可以穷困潦倒,为了书可以生死不顾,正是他们的痴,才让中国的文化得以传承。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