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而育之(教而不育谓之术,教而育之谓之道!聊身边教育,分享育人之道)
职称高低不仅是荣誉,更是实实在在的利益。
(资料图)
每一次普调基本工资标准,高级职称教师总要比初、中级职称教师涨得要多,一些学校在住房分配、福利发放时,也会对高级职称教师格外“关怀”。这或许正是一线教师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早日晋升高级职称的原因所在。
职称晋升对老师们来说,很重要!但受单位结构比例限制,高级职称名额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加剧了晋升高级职称的激励程度。
在一线教师晋升职称的过程中,个别学校存在过“量身定做式”职称考核制度,这种“量身定做式”制度是如何实施的?老师们对于职称晋升,更愿意接受什么样的考核制度?
“量身定做式”职称晋升制度危害多!
你见过“量身定做式”职称晋升考核制度吗?
我见过!
某初中学校每年的职称考核制度都要进行改变,而这个制度的改变好像是为某一个或几个人专门“量身定制”的,一些老师的教学成绩并不优秀,但是却能顺利获取晋升职称的“指标”,老师们意见很大。
这个学校的校长是当地人,而当时学校的年轻老师大多是其教过的学生,对于种“量身定做式”的职称晋升制度,如果不涉及自己利益,大家懒得管,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学校校长总能以各种办法“摆平”。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学校老师们不是想办法搞教研提高教学成绩,而是想方设法搞关系,一时间学校被搞得乌烟瘴气。后来学校教学成绩连年下滑,一些年轻老师也因各种原因调离,家长和有正义感的老师对学校校长意见很大,最后学校校长在压力之下,辞去校长职务,调到中心校任副校长职务。
这种“量身定做式”的职称晋升考核制度,如果说背后没有利益输送关系?
你会信吗?
当老师们不再努力教书,而是想办法和学校领导搞好关系,这样的学校能教出什么的学生?学校的职称考核制度必须是可持续,并且能够长期执行的,一年一变的职称晋升考核制度,让踏实肯干的老师们无所适从,让“情商高”的老师们如鱼得水,这样的学校注定要没落,校长被“下课”也是早晚的事。
如果一个学校没有相对公正的职称晋升机制,不仅影响老师们的工作积极性,背后影响的是无数学生的前程。公平公正的职称晋升制度对学校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一线教师最青睐这种职称晋升考核制度
各个学校的职称晋升考核制度大同小异,目的都是为了调动一线教师工作积极性,让学校可持续发展。
在师德、继续教育、作业、教案、听课、考勤等方面,大家的差距根本拉不开,即便在个人荣誉方面,省、市 、县级优秀的得分也不会相差太多,至于教科研、社团辅导、社会实践活动方面的证书,大家都知道是怎么来的,也知道这些证书含金量有多少,所以这些因素都不能作为决定教师晋升职称的关键因素。
按教学成绩好坏来决定是否能晋升职称,一线教师更容易接受这种制度。
教学成绩不是说你自己想优秀就能优秀,它是最有说服力,也最能体现教师工作能力的证明。假如你今年努力工作了,教学成绩或许不错,如果你明年不努力,成绩一定会大幅下降,优秀教学成绩的取得是老师们无数汗水的证明。
以教学成绩优劣决定是否能晋升职称,绝大多数老师都能接受。
当然在具体执行职称晋升考核制度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一些学校为了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考核制度中,在教学成绩占比较大的情况下,教龄的占比位居第二位,让教龄时间长的老师也能在晋升职称时得到照顾。
可能有人会说,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是不让公布成绩排名吗?老师们的教学成绩如何计算?说这句话的人一定不是一线教师,在中、高考以成绩高低录取学生的前提下,谁敢不重视成绩?问你一个问题,你们当地哪所初中是重点?今年的高考第一名是谁?你不会不知道结果吧。
没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用教学成绩来决定是否能晋升职称,大家都能接受。因为相对那些虚无的、难以统计的量化结果,教学成绩更直观,可视化。希望大家所在的学校不会出现“量身定做式”职称评审制度,也愿每位积极工作的老师都能遇到公平、公正的学校领导,早日晋升高级职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