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周平红教授给外国医生教学演示 采访对象提供
很多人肠道没有不舒服,肠镜却发现肠息肉,有些息肉病理结果甚至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癌前病变。近期,这样的热搜真不少:“杭州23岁小伙确诊肠癌晚期”“27岁姑娘每天放屁数十次确诊肠癌晚期”“27岁游戏博主患结肠癌去世”……我国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持续升高,而多数结直肠癌被诊断时已是中晚期。
【资料图】
面对结直肠肿瘤,你有充足的时间发现、处理它——只需关注身体的变化,并在合适的时候做肠镜检查。但是,大多数人对肠镜排斥甚至恐惧,“我大便正常,为什么要做肠镜?”“肠镜太痛苦,会不会穿孔?”带着问题,记者近日前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体验肠镜检查。
选无痛还是普通?
此前在中山医院内镜中心门诊预约胃肠镜检查时,医生询问记者预约普通还是无痛,记者选择“无痛胃镜+肠镜”后,医生根据档期为记者排好了检查日期,并要求挂一个“麻醉评估门诊”来评估是否适合全麻。
图说:内镜中心蔡明琰医生在给患者做内镜手术 左妍摄
“大部分人会选择无痛肠镜,睡一觉检查做好了;一小部分人群仍然会选择普通肠镜,比如无家属陪同、麻醉评估未通过等。很多人纠结麻醉与不麻醉,取决于自身情况。如果既往有腹部手术史、便秘、肠道有黏连的情况,普通肠镜检查过程中还是疼感是比较明显的,有的患者会无法继续而选择放弃检查。因此,在检查前就应根据自己情况合理选择。”内镜中心蔡明琰副主任医师说。
有人害怕无痛肠镜的理由是“睡着了,医生下手重会戳破肠子”,蔡明琰表示完全是误区。尽管肠镜检查有一定风险,但目前技术已非常成熟,穿孔的概率仅为万分之一左右,大部分人做完检查都感觉不到不适。
清肠准备:3000毫升喝下是个挑战
不可否认,结肠镜确实有“可怕”之处——必须进行非常彻底且良好的肠道准备。不仅要喝很多泻药,还要多喝水,目的就是通过水把粪便带走。
图说:清肠准备是要喝下这些泻药 左妍摄
做检查的前一天,记者维持了流质饮食。其实,“饿肚子”一天并不难,喝清肠药才是真正的考验。记者将24小包泻药兑了3000毫升水,努力在2小时内喝完。微咸的口感不佳,有不少网友曾表示“难喝”,有人喝到吐,还得补喝。也有网友支招,药房里售的水果味泻药也是不错的选择。但需注意的是,泻药不能兑任何果汁、牛奶。为了加快肠道运动,喝完还需要适当运动,加快排便。
肠道准备到什么样才“合格”?蔡明琰说,排出清水便、无渣即合格。如果肠道准备不佳,容易影响检查视野,可能会被医生“劝退”。
无痛检查:一觉醒来已完成
检查当天,记者空腹来到内镜中心,先签字确认,随后进行静脉麻醉。闭上眼睛,很快入睡。迷迷糊糊中听到医生叫记者名字,才发现胃镜和肠镜检查都已结束,报告单也已挂在床头。起身,仔细感受了一下身体变化,发现无任何不适。
“可以走了吗?”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记者便离开了检查室,两项检查加起来不超过30分钟。医生表示,有的受检者需要活检,病变局部会有少量出血,可自行停止,也不必紧张。如果出现新鲜血便或腹部剧烈疼痛,则要及时就诊。
为什么有人做普通肠镜特别难受呢?蔡明琰解释,肠道都是盘在腹腔里的,而且是一个紧闭的状态,医生筛查时为了看清楚,通过打气让肠道扩张、撑开,因此清醒时会觉得不舒服。
息肉较小可当场在肠镜下切除
现在大家越来越重视肠镜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大肠癌。蔡明琰说,结肠镜可以帮助医生直接观察到结直肠内部情况,提高癌症的早期发现率。如果发现可疑病变还能取组织活检,明确病理诊断。
“有些人是在社区做了大肠癌筛查,筛查结果阳性后就诊的。实际上,临床上发现息肉的比例还不少,中年以后发现腺瘤性息肉的比例超过25%。有家族史、个人肿瘤史的人是息肉的高危人群,如果大肠的息肉超过100个,称之为家族性息肉病,这类患者需定期切除比较大的息肉,阻止息肉病变成为肠癌。”蔡明琰说。
哪些人群要做肠镜检查呢?中山医院内镜中心主任、“大国工匠”周平红教授曾在多个场合呼吁,普通人群到45岁就应做一次胃肠镜检查;若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或其他胃肠疾病的人群,筛查时间要更早;如果出现了2周以上的肛肠症状,比如大便形状、性质改变,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等,最好也要尽快去做检查。
假如没有发现息肉等癌前病变,下一次检查可以放到5年后;如果发现了息肉,则可以通过内镜将其切除。一般来说,息肉较小或者较少,都可以直接摘除。较大的息肉(大于1cm)有可能已经是恶性病变,需明确性质后切除。由于大部分肠癌是由息肉慢慢长大恶变形成,病变早期形态时就其切除可阻止它进一步变化。
内镜不再是诊断工具
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拥有世界最先进的内镜诊断和治疗技术,每日内镜检查量约750例,每月检查量约1.5万例,今年预计突破16万例,年内镜下的手术量也高达1.5万例。周平红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多项内镜新技术,不断拓宽内镜治疗的适应证。疫情后,外国医生陆续重启前往中山医院内镜中心的学习之路,中国消化内镜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图说:周平红主任和前来学习的外国医生合影 采访对象提供
周平红表示,以往消化内镜被认为是一个诊断的工具,如今已经成为一把真正意义上的手术刀。从最初只能切除生长在黏膜表浅部位的恶性肿瘤,到可以切除生长在黏膜层下胃壁中间层的肿瘤,内镜治疗一再显神通,目前做到了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器质性疾病到功能性疾病的突破。
周平红教授团队近年来还致力于提升内镜检查的舒适度和成功率。比如,周平红课题组开发搭载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的肠道准备应用APP,可通过照片判断肠道准备情况,并提供实时建议,显著改善使用人群的肠道准备情况。又比如,针对口感不佳的传统泻药,团队还在研发口感更好、服用量更少、效果却不打折的新型泻药,帮助受检者更顺利完成肠道准备。
图说:全新的内镜中心大楼效果图 采访对象提供
周平红还透露,全新的内镜中心大楼正在装修,很快会投入使用,将普通内镜检查和急诊内镜、无痛内镜检查、内镜日间手术等分楼层设置,环境更舒适、布局更标准、功能更齐全。此外,内镜日间病房也将扩大到两个病区超过90个床位,内镜微创将造福越来越多的患者。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