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气温方面,中央气象台预计,今天(6月14日)到17日,北方大部将出现阶段性高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的高温持续时间在2天—4天,15日—16日为峰值时段,京津冀地区日最高气温在38℃—40℃。上述地区公众需要注意避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的工作。
今天,华北平原高温将迅速发展,高温范围覆盖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山东等地部分地区。明天,高温范围将达到近期最大,陕西关中、内蒙古东南部、河北大部、北京、天津、山东中西部、河南大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都将出现35℃以上的高温,尤其是河北南部、河南北部、陕西关中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到39℃。周五至周日,高温区域向北收缩,东北地区南部也会迎来高温。
本轮高温持续时间长,华北平原多地高温连续日数可达4天—6天,北京、石家庄或将遭遇连续高温。此外,部分地区高温强度大,河北北部、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南部局地高温强度可能是同期少见的。
(相关资料图)
气象专家提醒,北方地区天气炎热,老人、小孩或体质较弱人群应尽量避免午后高温时段外出,同时注意避暑防晒,做好补水降温的工作。
新闻提示:高温天气防护指南
那么,如何界定高温天气?又该如何进行自我防护?我们也给您准备了一份高温天气的防护指南,一起来了解一下。
高温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的天气,我国气象部门规定,如果高温天持续三天以上,就称之为高温热浪。
高温的形成往往离不开特定的天气系统,其中最典型的一种就是传说中的副热带高压,在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区域盛行下沉气流,一方面空气下沉会压缩增温,另一方面上升运动较弱,不易成云致雨,因此高压内盛行晴朗少云的高温天气。
除去自然因素,高温天气的形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在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极端高温热浪的发生频率也随之增加。
此外,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城市热岛效应愈发显著。所谓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城市中人工热源绿地减少、下地面属性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市区内温度明显高于邻近郊区的现象。
在高温天里许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明热得离烤肉只差一撮孜然了,气象部门发布的实际温度却没有很高呢?
原来,人体对温度的感觉还受到气温本身之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着装甚至心情等。例如,当气温35.6℃时,如果相对湿度为45%,人体就会感受到40℃的高温,如果相对湿度达到65%,体感温度将接近50℃。持续的高温天气会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等的发病率增多。
当你在高温天里热到膨胀、热到模糊的时候,不妨试试这些防暑小贴士。穿衣方面,最好选择易吸汗、宽松、透气的衣服,要注意勤洗勤换。饮食方面要适量饮用淡盐开水、凉茶、绿豆汤等,不可贪食冷饮,饮食宜清淡,不宜吃剩菜剩饭。起居方面应适当增加午休,保证睡眠时间,浑身大汗时不宜冲冷水澡,电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长时间吹,进出空调房间就应适应室内外温差。出行方面尽量避免或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10时—16时不要在烈日下运动,出门应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打遮阳伞、穿浅色衣,并带上充足的水和防暑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