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马文博 文/图)近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五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对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金融支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等九方面提出具体要求,旨在建立完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能力,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资料图】
图为安徽省黄山市黟县农村风光。
为粮食安全提供金融保障
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粮食安全关键领域的突破和短板弱项的补强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
意见提出,做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金融服务。加大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玉米单产提升工程和吨粮田创建,强化粮食生产主体扩大产能、设备改造、技术升级等融资需求对接,促进粮食稳产增产。强化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服务,持续加强种业振兴金融支持。做好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金融服务。树立大食物观,引导金融机构丰富生物性资产抵质押信贷产品种类,助力构建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植物动物微生物并举的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农业强国金融供给。强化金融机构组织功能,拓展多元化金融服务,增强保险保障服务能力。逐步扩大稻谷、玉米、小麦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实施好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鼓励发展渔业保险。提高养殖业保险保障水平,探索研发生猪、奶牛等养殖收入保险产品。
中国农业银行行长付万军表示,农业银行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首要任务,持续加大对各类粮食生产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助力守好粮食安全底线。
据了解,截至2022年年末,中国农业银行粮食安全重点领域贷款余额达2359亿元,较年初增长22.5%。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目标,农业银行重点支持一批种业骨干企业,服务杂交水稻良种育繁推产业化基地、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种业领域贷款余额达282亿元。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实现粮食安全目标离不开金融的鼎力相助,这是由于粮食安全从育种、推广、植保、农资,到种植、收储、贸易和加工销售等全产业链,都需要银行业提供从结算服务到生产融资、贸易融资、收储融资的全方位服务与支持,金融服务与支持是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创新金融产品服务
金融创新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意见提出,金融机构要创新开发具有地域亮点的金融产品,依托各地农业农村特色资源,“一链一策”做好“土特产”金融服务,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综合运用专用账户闭环管理、整合还款来源、建设主体优质资产抵质押等增信措施,积极满足县域产业园区建设和企业发展资金需求。
为扶持乡村产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长沙中心支行连续三年在湖南省推进金融支持“一县一特”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当地金融机构创新推出针对醴陵油茶、白关丝瓜、攸县香干、茶陵红茶等“一县一特”特色产业的信贷产品。在重庆,当地银行也推出长江保护贷、涪陵榨菜贷、璧山旺农贷、奉节脐橙贷、南川竹笋贷等多款乡村振兴信贷产品。
此外,意见还提出,充分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创新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全力支持乡村餐饮购物、旅游休闲、养老托幼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加大中长期贷款投放,合理满足农业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建设融资需求。
2022年,广发银行为各地特色涉农产业开发针对性专案产品,截至当年年底,累计制定涉农专案产品近60个;中国人寿集团旗下寿险公司2022年新开发推广13款乡村振兴专属系列产品。
意见还提出,各金融单位要及时总结提炼金融支持建设农业强国的典型模式、创新产品、经验做法,通过新闻报道、劳动竞赛、优秀案例评选等专题活动加强宣传交流推广,推动工作落实。
柏文喜建议,下阶段,银行业还应该与财税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国家支农政策结合起来,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不断扩大金融服务领域,继续为乡村振兴提供全产业链综合化金融服务。
加强绿色金融发展
近年来,“绿色金融”概念越来越受到国内金融机构的关注,也取得了亮眼成绩。
意见提出,加强农业绿色发展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种植业固碳增汇、养殖业减排降碳、绿色农机研发等领域信贷产品,加大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信贷支持力度。推广林权抵押贷款等特色信贷产品,探索开展排污权、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合同能源管理收益权抵质押等贷款业务。探索多元化林业贷款融资模式,加大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支持林下经济发展。强化碳减排支持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运用,继续加大对符合条件的农村地区风力发电、太阳能和光伏等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支持力度。
付万军表示,随着我国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生态种植、生态养殖等绿色农业迅速扩容,农业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不断丰富完善,相关绿色金融需求也不断增加。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经研究发现,绿色金融能够通过债券、基金、保险等多种方式介入,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与风险保障,在为投资方提供收益的同时,促使资本流入具有社会效益的绿色农业项目,支持绿色农业目标的实现。
该研究院建议,金融机构作为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方,应当丰富产品体系,扩大资金来源,兼顾产品创新与风险控制。地方政府应发挥增信与激励作用,为金融业与绿色农业项目牵线搭桥,依托自身信用解决债务人征信问题,利用专项资金或财政支持,补贴金融机构,从而为农户争取利润优惠。
南京农业大学规划院上海分院院长孙文华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金融不仅是参与财富分配的产业环节,更需要参与到实体经济中,服务于国家战略。意见的发布为银行等金融机构指明了方向,在当前的社会经济背景下,推动金融机构融入乡村振兴,能够为乡村振兴寻求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