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报(记者 雷珂馨)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发展关键期,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车企如何在行业“内卷”中脱颖而出,进一步推动汽车产业转型升级?9月3日,在2023年服贸会“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论坛”上,与会嘉宾就当前市场趋势、可持续发展战略、新能源汽车发展、消费者需求变化等话题展开探讨与解读,为行业发展建言献策。
与会嘉宾认为,车企应该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中寻求突破,而非单纯用降价来争取市场。(图片由论坛主办方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行业“内卷”要有自身意义
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市场竞争逐渐升温,各大车企为争取市场份额,不断推出降价、补贴等促销优惠,自主、合资和外资品牌之间的价格战比拼愈发激烈。
对此,汽车之家CTO项碧波认为,寻找新的路径,避免陷入价格“淤泥战”是值得探讨的话题。“频繁降价并不能持续刺激消费,且对经销商和车企的影响都非常大,同时,车企对车主权益的调整也会使部分消费者失去信任感。未来,汽车市场的竞争,并不是谁的价格低谁就能引领市场,车企应该在产品、技术和服务中寻求突破,而非单纯用降价来争取市场。”项碧波表示。
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总体来看,中国车市正在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市场“危”“机”共存。在此背景下,汽车行业也在不断“内卷”,随之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现象,甚至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中。
“有市场就一定有竞争,有竞争就一定会‘卷’,但‘卷’的本质应该是效率之争、创新之争。我们不提倡‘自杀式’攻击,只有通过不断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和创新能力,才能赢得市场认可和消费者信赖。”卢放强调。
面对汽车行业严峻的生存挑战,江铃汽车第一执行副总裁金文辉表示,新能源汽车虽然高速增长但是难以实现盈利,燃油车虽然有所盈利但是不断受到挤压,行业面临两难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投入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丰富产品矩阵,做好前瞻性的布局;更多地关注客户需求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这不仅涉及到产品的功能和质量,还包括如何让产品更好融入到客户业务过程或者生活方式中,为他们创造更大的价值。
深蓝汽车副总经理汪明飞认为:“真正能在这场竞争中存活下来的车企,一定是在各方面都有非常强的实力,包括品牌的建立、供应链的打造、整体技术的提升等方面。现在这个阶段,各家企业都在修炼内功,汽车行业从长远来说需要良性运营,需要合理的空间才能持续发展,而不是通过高额补贴、烧钱来达到以价换量的目的。”
观众在北京首钢园展区参观自动驾驶测试汽车。(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智能驾驶将成汽车标配
在本届服贸会上,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发展依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在低碳科技出行展区里,记者看到极氪、极狐、江铃、东风本田、上汽大众等车企纷纷推出旗下最新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向观众展示AI交互、智能网联系统、智能座舱等前沿技术。
“汽车智能化确实改变了我的很多驾驶习惯,包括远程开空调、手机车钥匙、语音交互、自动泊车等,有时候能够节省不少时间和精力。所以我现在向身边的朋友推荐车型,第一个考虑的就是车机系统的智能化程度高不高。”前来看展的北京市民赵先生告诉记者。
汽车智能化的重要发展方向,是让汽车成为一个大型移动智能体验终端。金文辉认为,伴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迅速推广、5G网络的不断普及,以及消费者对汽车智能化接受程度的不断提高,智能网联化正在成为汽车产品的标配。
卢放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在用户中普及智能驾驶习惯,让用户真正享受到智能驾驶带来的便利,首先是要把价格压下来,把成本降低,同时提高驾驶体验的可靠性,以及汽车的零部件、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的可靠性。只有这样,智能驾驶技术才能更加亲民,更多的消费者才乐意去使用它。”
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戚晓晖也表示:“从整个汽车市场,特别是下沉市场来看,汽车从交通工具过渡到电子产品还是要有一个时间段。在传统老百姓的观念里,现在的汽车是家庭的资产,未来如果汽车不再仅限于交通工具,真的成为多用途的娱乐产品的话,可能还需要留给用户一定的接受时间。从能源方面考虑,我们也不再讨论油、电、氢能源等,未来整个能源的形态会发生多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