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华金融评论》资深编辑孙世选
近期,商业银行宣布下调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引发了市场关注。本文分析了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下银行利率下调的必然性。
(资料图片)
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
从商业银行的2022年年报看,2022年银行存款定期化趋势明显(表1)。
表1 六大行的定期存款在银行存款总额中的占比情况
资料来源:银行年报,笔者计算
其中,邮储银行的存款定期化程度最为显著,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存款为定期存款。交通银行2022年末的定期存款占比在60%以上,工商银行2022年末的定期存款占比超过了50%,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的2022年末定期存款占比均在48%~49%之间。
存款作为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负债,存款定期化趋势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好处是增强负债的稳定性,降低流动性风险;不利之处在于,由于定期存款的利率明显高于活期存款利率,存款定期化可能使得存款平均付息率上升,增加商业银行的存款总额负债成本,加大商业银行的净息差收窄压力。
以工商银行为例。工商银行2022末年客户存款平均余额同比增长11.8%,而其2022年存款利息支出同比增幅超过了20%,原因是其2022年平均付息率上升了13个基点,从上年的1.62%上升到1.75%。2022年中国工商银行的净息差从上年的1.92%下降到1.73%。
近年来,我国的市场利率整体下行,实际贷款利率明显降低。2023年3月,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34%,其中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95%,均处于历史低位。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2022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呈逐季下降之势(表2),2022年第四季度净息差为1.91%,同比下降17个基点。其中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行的净息差下降14个基点,城商行净息差下降24个基点,农商行下降23个基点,降幅明显。2023年一季度,我国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同比下降23个基点,环比下降17个基点。
表2 我国商业银行的净息差走势
数据来源:银保监会网站
息差走势具有行业性、阶段性特征。从具体银行看,例如,2022年工商银行净利息差为1.73%,比2021年均下降19个基点。招商银行2023年一季度净利差2.18%,同比下降21个基点,环比下降8 个基点。
银行下调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
近期,商业银行宣布下调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利率,引发了市场关注。2023年5月15日起,银行协定存款及通知存款利率上限迎来下调,国有银行执行基准利率加10个基点,其他金融机构执行基准利率加20个基点。据悉,目前,各银行均按照新规调整了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的利率,下调幅度达30~45个基点。
通知存款、协定存款均有比普通活期存款更高的收益率,是银行为吸引存款推出的产品。
其中,通知存款是不固定期限但存款人必须预先通知银行方能提取的存款,同时兼有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性质,有利于银行安排头寸,保证适度的清偿能力,提高资金利用效果,还可以使短期闲置资金获得较大收益,提高存款人的积极性。
协定存款是对公客户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双方商定对公客户保留一定金额的存款以应付日常结算,此部分按普通活期利率计付利息,超过定额的部分按协定存款利率计付利息,其收益率高于活期存款,流动性和活期存款账户基本相同。
当前协定存款、1天通知存款、7天通知存款的基准利率分别为1.15%、0.8%、1.35%。
在银行净息差收窄的背景下,银行降低存款利率,有利于降低负债成本,延缓息差收窄压力,稳定净息差水平。在存款利率整体下调的背景下,协定存款、通知存款的利率势必下调。
2023年4月,多家城商行、农商行密集下调存款挂牌利率。5月初以来,一些股份制银行也陆续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目前,我国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已告别“3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