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拍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赵阿娜 摄
当前,我省处于“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天气预报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而在安阳,“隐藏”着我省唯一的国家气候观象台。
(资料图)
8月7日,记者驱车前往安阳市龙安区龙泉镇探访,驶过几段乡间小道,绿树掩映中,安阳国家气候观象台便坐落于彰武水库附近的丘陵之上。
“气象站、观象台的选址都比较‘隐蔽’,这是为了减少城市发展及人为因素的干扰,尽可能保证监测数据接近自然状态。”安阳市气象局观测站站长杨清说。
“全省唯一”的头衔为何花落安阳?
“观象台前身为安阳国家基本气象站,1950年建站,已有70多年的历史。因为气象站建站时间早,基础设施完善,观测项目齐全。同时,安阳位于豫晋冀三省交界处,又处黄淮农田生态综合观测区,还是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之一,地理位置特殊且重要,故而在2019年1月入选全国首批24个国家气候观象台名单,正式晋升为我省唯一的国家气候观象台。”安阳市气象局业务科科长袁志江向记者详细解释。
“安阳地处黄河以北,太行山东麓,区域地形复杂,气候多变,极端性天气易发,气象灾害种类多、影响大、危害重,因而天气预报对当地来说至关重要。”杨清说,观象台“把脉”万千风云,为天气预报的生成提供大量基础性数据材料,是天气预报“问世”的关键一步。
“风速、风向、气温、湿度……这些都是构成天气情况的常规气象要素,我们实时监控,一分钟就要传一次。”在综合观测室内,杨清指着地面气象观测专用业务软件说,目前,安阳市气象台天气预报中晴雨预报准确率已接近90%,预警信号发布时间提前量超过40分钟。
除了提前“把脉”,还要后期“问诊”。“每一次天气过程的天气预报‘问世’后,我们都会对该天气过程进行精密监控,随后还要对其进行‘复盘’检验,深入分析,以逐渐提高预报的准确率。”杨清说。
来到雷达观测区,一座“头顶”白色球形罩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今年新安装的X波段双偏振天气雷达就在楼顶那个白色的天气雷达罩里。”杨清介绍,该雷达的布设,填补了安阳市天气雷达网监测的空白,全面提升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增强安阳市对突发性、灾害性天气的精细化探测能力。
“特别是入汛后,短时强对流天气多发,该雷达对这类天气的精准预测、及时预警,能够为我市安全度汛提供强大数据支撑。”杨清说。
据介绍,观象台按照“一主五辅”布局进行建设,当前观象台为主站,承担地面、酸雨、雷达、气溶胶等主要观测任务。另有5个辅站分别设置在安阳市区、部分县区及周边市,在基本观测、拓展观测、科研学术、开放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主站进行补充。
“我们围绕‘一站多用’定位,以黄淮海农田生态气象和环境气象研究为重点,积极推进地球系统综合观测站、研究型业务平台、生态与气候服务平台、开放合作平台、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袁志江说,观象台将持续提升综合观测业务能力及科研水平,更好服务于防灾减灾、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等,全方位助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