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推门走进杨浦区少科站二楼的一间教室,讲台上错落摆放着精致的建筑模型,从上海外滩海关大楼、上海中心大厦、上海迪士尼乐园奇幻童话城堡,到巴黎埃菲尔铁塔……微缩版摩天大楼和高塔栩栩如生,定睛一看,它们都是用废旧报纸制作的。这些精巧的报纸模型,都出自杨浦区少科站95后校外科技教师梁晨之手。她学的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后步入职场成为一名科技辅导教师,便萌生了一个想法: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和创意思维,科创教育不应门槛太高,如果能做到从零成本起步,随时可学可做,更多孩子才能参与其中。经历接近一年的摸索和尝试,如今,从梁晨手中“诞生”的报纸创意作品达150余件。这些脑洞大开的“宝贝”已跟随梁晨在上海中心大厦、上海天文馆、上海博物馆等多家城市地标场所向公众展示。新学期开学后,报纸创意模型制作将作为杨浦区少科站的一门科创课程正式推出,面向全区中小学生免费开放。
变废为宝,为科创教育开辟新路径暑假本应该是教师休息调整的时期,可梁晨却截然相反——眼下是她最忙的时间段。她一边要给少科站的孩子们上课,另一边还在与时间赛跑。“我正在对一些报纸创意模型项目进行优化,编写作品集,新学期一开学,就要给学生们开课了。”几乎每天,梁晨都要花上一两个小时,与旧报纸和创意模型打交道。去年,梁晨入职杨浦区少科站,参与指导学生完成社会实践类课题,同时辅导一些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比赛。和孩子接触的时间多了,有个现象引起她的注意:“现在,学生和家长对科技创新活动抱有很高的热情,但从一些具体的项目和活动看,科创教育的门槛并不低。”她举例道,有的家长喜欢给孩子购买乐高玩具,认为这类模块化的玩具能初步培养孩子的编程思维,对日后提升创新能力、动手能力都有帮助。但一套玩具动辄几百元甚至上千元,并非所有家庭都能轻松承担。按照梁晨的设想,激发孩子的创意和创新思维,方式完全可以多种多样,不必拘于一格。那么,能否用一种低成本的方式、开展更普惠的科创教育呢?琢磨中,梁晨无意看到家里堆放的一些旧报纸。
“不如就将旧报纸变废为宝,用来制作建筑和生活用品模型试试看?”在随后的实践过程中,梁晨发现,使用废旧报纸制作的模型具有制作难度相对低、成形速度快等特点。此外,她仔细观察,发现所有模型制作的构架材料,基本是由圆形、方形、长方形等大小不一的零部件组成。于是,梁晨就从制作这些不同形状的零部件开始,使用的工具就是家里最常用的剪刀、直尺、美工刀等,连所用的“胶水”也是用面粉烧制而成的。从最简单的竹蜻蜓、跷跷板,到稍微复杂一些的电视机、自行车、小火车,再到精致的城堡、摩天大楼……将近一年的时间里,从梁晨手中完成的报纸创意模型作品超过150件。“做得熟练一些的话,小风车两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而要制作一个迪士尼城堡,则需要半个多月才能完工。”看到梁晨的家变身“小车间”,邻居家的孩子们有时也跑来动手一起制作,这让梁晨意识到,为科创教育开辟新路径,完全可能。
凸显个性,才是创意制作灵魂所在中文系毕业后成为少科站科技教师,在别人看来有些意外,认为梁晨改行了。其实她从事科创教育,有些家学渊源:从小就看着科技教育出身的父亲每天在家里敲敲打打,她自己也喜欢动手。高考前,理科成绩不突出,她最终填报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看似大学读的专业与科技创新不沾边,但梁晨并不这么想。大学阶段,她对科学发展的历史十分着迷。比如在读中国科技史的过程中,加帆车的发明过程就让她印象深刻。“因为读了不少书,让我拥有了更广阔的视野,对科创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研究生毕业后,梁晨遵循内心的意愿,入职杨浦区少科站。相比于制作创意模型时所需要的手艺,梁晨认为,在整个过程中,凸显人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才是科技创新教育的核心所在。“所谓创意制作,就是要凸显个性化的元素,不能完全模仿、复刻,而是要在取舍之间体现出人的思考。”梁晨谈及,当下,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迅速发展,对教育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作为科创教师,自己要有前瞻的眼光。“我们不仅要教孩子学会使用更先进的技术和工具,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独立思考,如此手脑并用完成的创意作品,才能实现个性化输出。”
喜出望外,小学生的创意需要被呵护有个场景,梁晨印象深刻:她在家里捣鼓报纸模型时,隔壁邻居家读三年级的小学生时常跑来围观、学习。起初,孩子在制作模型的基本材料时,觉得很枯燥、坐不住。但随着模型制作的深入,这个孩子不仅能自己搭建小风车,还能在风车上进行个性化的表达。看到身边这位小学生的变化,梁晨也对报纸创意模型的前景更有信心:这种低成本的科创教育项目既蕴含了科学原理,又凸显工匠精神,还能融洽亲子关系、释放情绪压力,在周末和寒暑假期间开展,再适合不过。过去一年,梁晨制作的报纸创意模型已先后到全市20多所中小学幼儿园展示,有的小学和初中还开展过制作创意模型的相关比赛。在教学观摩过程中,梁晨看到了学生们身上闪现的无限创意。她记得,一次创意比赛前,自己只为小选手们做了简短培训,而在接下来的近三个小时里,200多名小选手充分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制作出了小提琴、中华艺术宫、摩天轮等各种作品,令她喜出望外。更有趣的是,在不少比赛中,小学生组的作品水平比初中组要高出不少。这也给梁晨一些启发,“科创教育并不是要等到所有学科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展开,或许,小学生们的创新创意更可贵、更需要被呵护”。
沉下心来,更基础的工作更显价值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总要有人做一些基础的工作。梁晨也由此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沉下心来,在更多中小学生心里播下科创的种子。围绕报纸创意模型制作,杨浦少科站目前已成立课程研发组,梁晨是该组的核心成员之一。回溯这一年多来,从一个创意想法到动手实践,从个人探索到团队探究,从初步成果到区域推广,杨浦区少科站站长孙青感慨良多。她谈到,跨学科尤其是多学科融合发展,是教育的大势所趋。这一理念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地,更要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源头起步。中小学校的校长首先要拥有“专业+破圈”理念,不拘一格选人才,持续鼓励青年教师大胆创新,自成特色,为他们提供更广阔的舞台,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面向未来的创新型、复合型科技教师队伍,书写出科技创新教育更生动的画卷。
作者:张鹏编辑:张鹏责任编辑:樊丽萍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部分照片张鹏拍摄*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