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个市场,整体使用建行的‘安心一卡通’交易,可以记录蔬菜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在进货时,四面八方的货物都要在系统中备案核准,能够找到源头,切断链条。在卖货时,系统可以记录每一棵菜的去向,一旦有需要进一步确认的事项,能第一时间联系到买方。”新泰市智慧农批市场高总介绍道。
(图)建行湖南长沙洋湖支行工作人员在四川广厦建筑工程公司施工现场为农民工开户办卡,实行工资银行代发实名制,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农民工劳动者权益。郑紫薇/摄
与高总有着同样需求的农户和企业不在少数。近年来,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我国涉农贷款余额保持较快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全国涉农贷款余额54.64万亿元,同比增长16.0%。
(资料图)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银行金融服务呈现下沉趋势,深刻体现普惠性和人民性。数字化转型有利于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质效水平,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并实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
科技助力农业腾飞
农村金融服务,关键是要打通融资渠道,实现金融供给可持续化。为此,多家商业银行依托金融科技优势,对涉农主体存在的轻资产、无传统抵押物及科技创新企业能力难以有效量化识别等难题,打造专属助农扶持计划,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在蔬菜批发市场,蔬菜批发大户老张登录了新泰智慧农批管理平台,一边熟练操作着系统,一边具体展示某笔交易的“来龙去脉”,从种植采摘到生产包装、从仓储物流到流通销售过程,“安心一卡通”的“蔬菜溯源”让一方百姓吃上了更加放心的舌尖美食。
建行乡村振兴部相关负责人称,建行充分运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农批系统——“裕农市场”综合服务平台以及“裕农通”线上App等渠道,为市场各参与方提供对公对私信贷、支付结算、存款理财等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支持,提供市场运营管理、商户管理等非金融服务,全面支持农批农贸市场提档升级,解决市场入驻商户融资难、融资贵痛点,带动上游农户增收致富,助力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
截至目前,“裕农市场”相关方贷款余额已达165.82亿元,新开立个人账户7.27万户,对公账户7906户,为3.35万户新增商户办理收单业务,“裕农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已经在31家农批农贸市场成功运营。
春耕是大多数农户一年之中最缺资金的时候。“以前我们得提前好几个月筹集资金,现在想用资金,登录手机银行就可以随时申请,利率也不高。”不少种植大户高兴地说,现在滑动指尖便能解决备耕资金需求。工行相关负责人称,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涉农企业融资常常面临缺少抵押物、贷后监管困难等问题。工行借助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打造智能化监控模型,动态遥感识别农业种植养殖面积、作物类型、长势等主要经营信息,为涉农贷款发放提供依据。
据了解,为能满足涉农主体在农业种植过程中,农作物生长周期内各环节的资金需求,工行还开发了“种植e贷”产品,工商银行内蒙古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1月末,内蒙古分行已为78户农户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办理“种植e贷”业务,授信1.83亿元。
需进一步提升服务质效
目前,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在涉农金融服务方面不断升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杜阳表示,现阶段,农村金融市场数字化转型仍面临一些困境。一是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金融服务的拓展和普及。二是农村地区居民在使用互联网等数字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相对较低,存在“数字鸿沟”问题。三是银行数字金融产品与农村地区居民金融需求匹配度不高,难以实现精准对接。四是缺乏专业化的数字金融人才,包括技术人才、风控人才、运营人才等。
一份来自农村金融的调查报告显示,过半数客户还是愿意选择正规银行贷款,不容忽视的是,客户的网贷比例占近三成。在贷款金额方面,有三成的客户需求与银行所提供的贷款金额相差很大,说明部分客户信贷资金无法得到全部满足。
某股份制银行风险部总经理称,这也反映了非银行机构对银行现有市场的冲击,从而要求银行必须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
杜阳建议,面对这些困难,需要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共同努力去解决。首先是加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供数字技术培训和教育,改善农村地区互联网环境。其次是开发更符合农村居民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加强对数字化金融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农村居民对数字金融的认知和信任。同时,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招收了解农村金融实际的数字化人才,保障农村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董潇)
(编辑 张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