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以来,全国多个电商平台陆续启动年中促销活动,带动了快递业务量的新一轮增长。有数据显示,6月1日—6月18日电商大促期间,快递日均业务量突破4亿件,市场规模进一步扩增。国家邮政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24日,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已达600亿件,比2019年达到600亿件提前了172天,比2022年提前了34天。
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电商物流产业园内快递工作人员正在流水线上分拣快递包裹。(图片由CNSPHOTO提供)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提速发展
流动的分拣线,忙碌的快递员,如期抵达的包裹……繁忙的物流景象,不仅展现了我国快递业发展的强大韧性,更彰显出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的活力没有改变,消费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态势仍在延续。
值得关注的是,在电商年中大促期间,全国超过95%区县实现京东快递当日达、次日达。今年京东“6·18”期间,亚洲一号生产的第100亿件智能包裹从京东物流亚洲一号昆山智能产业园2期下线,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物流迎来又一全新里程碑。
事实上,对快递企业来说,抓住发展机遇,大力提升数字化运营水平,优化中转和派送流程,加快运用全自动分拣、无人仓、无人车、无人机等设备和技术,完善供应链基础设施建设,既保障了电商大促,又完成了产能提速升级。
专家表示,600亿件的数字意味着今年以来全国平均每人都收到40多个快递。眼下,快递发挥着畅通循环的先导性作用,一件件包裹显示出供给侧前景向好,提供更多高性价比的商品,同时也显示出新兴零售业态快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持续恢复。
另外,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全国网络购物增速加快,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8%,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5.6%,占比较1至4月份提升0.8个百分点。网购量价齐升,推动快递业行驶在快车道上,这也说明各地各部门出台的扩内需促消费的多项政策在发挥作用,宏观经济韧性十足。
服务下沉
包裹数量升起来,靠的是快递服务沉下去。
近年来,商务部持续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累计改造了县级物流配送中心1212个,村级电商快递服务站14.8万个。全国98%的乡镇实现了品牌快递直通,80%以上的行政村实现了快递直达。截至2022年底,菜鸟乡村共同配送业务覆盖1200多个县域、16000多个乡镇,建设县、乡、村三级共配站点近5万个,帮助县域共配快递企业降低成本约30%—50%,提升效率20%—40%,让乡村消费者的取件时效提升了15%—30%。
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优质农产品和地方特色产品通过快递网络迅速送达全国各地,快递行业与地方特色产业紧密融合,拓展新业务、挖掘新需求,让一个个包裹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来,从2月8日我国快递业务量超100亿件起,每个月快递业务量都以百亿件为增量。专家表示,月均增长百亿件的快递业务量背后,是我国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消费规模扩大的一个缩影。目前,我国已形成一张网点超41万个、日均服务7亿人次的巨型邮政快递网络。全国有400多万快递员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走进乡村、走进深山,让这张大网活力更足、韧性更强。
据了解,我国现在已经初步构建了“通道+枢纽+网络”物流运行体系,我国物流市场规模连续七年位居全球第一。但有专家表示,大宗商品储备设施、农村物流、冷链物流、航空物流等专业物流和民生保障领域物流短板仍较为突出,需要有针对性地强化提升。只有切实补齐短板,才能增强物流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支撑能力。
转型升级
建设绿色仓储,降低能源消耗;发力绿色运输,减少污染排放;升级快递回收,助力循环经济……今年“6·18”期间,“快”不再是快递业的唯一关键词,不少快递公司开始大力推进绿色减碳,这也成为近年来我国快递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生动缩影。
从39天破100亿件,到5个月破500亿件,激增的物流运输量,带来上扬的碳排放总量,考验着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能力。专家表示,未来,送得快和送得好是消费者对物流企业的新要求。当前,部分消费者不满足于购买商品后一周或二三天内收到货,期望在网上下单后,30—60分钟就收到商品。美团、饿了么、达达等公司正在通过试水优化物流配送系统、建设前置仓等方式满足消费者即时性的需求。
同时,物流配送低碳绿色转型也正在有序推进,多家物流企业积极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实践。2022年,菜鸟与伊利、联合利华等十余家品牌商家发起“减碳50克联盟”,通过装箱算法、原箱发货等绿色物流流程帮助商家包裹减碳。
物流是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重要环节。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物流领域新业态新模式加速涌现,信息技术、新型智慧装备广泛应用,现代产业体系质量不断提升,既为物流创新发展注入新活力,也加快了现代物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慧化进程。未来,要补短板、重创新、促融合、添绿色,继续巩固物流业恢复向好基础,加快行业高质量发展。(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