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对于国人来说是最熟悉的历史时期之一,其影响也早已超越了国界的局限。
对于曹操,更多的人对他的印象都是来自《三国演义》这部传扬千古的名著,而这也使得关于曹操的一切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曹操生于乱世,本有一统天下之雄心,奈何兵败赤壁,最终只能抱憾而终。
与之相比,同样是身处乱世的刘邦和李渊却都建立起盛极一时的强大帝国,同样是雄杰,为什么曹操就没能开辟一个新时代呢?
关于刘邦与李渊,大家也是再熟悉不过了,这两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但却都开启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刘邦生于战国乱世,在青年时代经历了强大而早夭的秦王朝,并于秦末乱世之中加入起义军,从一个地方小吏一步步爬到开国之君的地位。
你要说他本领很大,倒不尽然,即使是项羽最窘迫的时期,也能依靠三万铁骑横扫刘邦六十万大军,打得刘邦为了自己逃命不惜连自己的孩子都丢下马车。
但你要说他无能,他却能团结起韩信、萧何、张良等一大批能人异士为他效力。仅仅五年的时间,刘邦就从一介布衣,成为一个新生的王朝的主宰者。
而他所开创的王朝,前后存在了四百余年时间,成为了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王朝之一,可不神奇。
再说李渊,他本就是名门之后,世居高位,还是隋杨皇室的姻亲,地位显赫。
在隋末乱世中,他趁势而起,先是攻占长安,然后拥立隋炀帝的孙子杨佾为皇帝,在隋炀帝被杀后,他又迅速逼迫隋恭帝杨佾禅位,自己登临大宝,建立起李唐王朝。
而后,在他的几个能征善战的儿子的帮助下,诸如窦建德、刘黑闼之流被相继扫灭,唐朝一统天下,而唐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王朝。
与以上二位相比,曹操就没这么好命了,尽管在他的经营之下,曹氏控制了汉室天下的半壁江山,曹操本来有机会完成天下一统,可惜兵败赤壁,使得天下终成鼎足之势。
而在此之后,他也没有取代汉献帝,自己登基称帝,这个历史重任被留给了他的儿子去完成。
同样是乱世枭雄,曹操与刘邦和李渊差在了哪里?是人才吗?尽管刘邦拥有"汉初三杰",而李渊有一个好儿子,但曹操手下也并非泛泛之辈。
曹操一生在四个历史时期都积聚起大量的人才,分别是建安元年之前依靠乡里豪族,主要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力量,积累起自己的创业队伍。
随后直到建安九年,依靠颍川士大夫集团,以荀氏为代表,曹操有了第二批拥趸,最知名的就是荀彧。
到建安十五年,在平定袁绍和刘表等军阀势力的过程中,曹操再次吸纳了一大批士族力量进入自己的阵营。
而建安十五年以后,在克服荆州之后,又有一大批人才加盟曹氏集团。由此来看,曹操阵营中的人才不仅不匮乏,反而应该是人才济济。
而在势力方面,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着汉室这杆大旗支撑着他;
曹操在这场斗争中完全落败,而他的儿子曹丕更是直接放弃抗争,转而与士族妥协。也正是因此,曹丕得以顺利取代汉室,建立曹魏。
只是士族最终还是抛弃了曹氏,转头将司马氏送上皇位,而天下也在短短几年后迅速统一。小结
可以说,曹操的失败并不是他个人导致的,曹操有着足够的能力与实力,或许要比刘邦和李渊更为出色。
只是相比于其他二位来说,曹操所处的时代过于特殊,这是一个新的政治力量正在茁壮成长的时代,但曹操却并不愿意对其低头,也就无法顺应时代潮流,无法引领这个时代。
在地盘方面,曹操控制了当时作为中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以及文化中心的黄河流域,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体量,抑或群众基础,都要远胜他的政治对手,刘邦和李渊也都不能和他相比。
既然如此,究竟是什么阻挡着曹操成就一番不世功业呢?曹操一生最大的败仗
对于曹操来说,一统天下并非难事,尽管赤壁之战曹操是输家,但这并没有让曹操伤筋动骨,曹氏集团仍然牢牢把控着北方地区的控制权。
赤壁之战的失利,只是让天下统一延后了几十年而已,蜀汉和东吴后来不就相继被北方势力所灭亡吗?
真正困扰着曹操的,是怎么取汉室而代之。汉室兼有天下,已然四百余年矣,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实现对中国进行长期而有效治理的朝代。
汉朝留在中国历史乃至中华民族身上的烙印太深了,乃至于我们一直以来被称为"汉人",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汉朝的影响更为直接而深刻。
也正因此,曹操想要取代汉室,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对于人民来说,其反对呼声或许还不足以让曹操忌惮,但有一个群体他不得不戒惕,那就是帮他打天下的那些士大夫。
这些士大夫之所以加入曹操的阵营,不仅是曹操的个人魅力,也是因为汉献帝这杆大旗在,有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匡扶汉室。曹操如果有野心,就会使得曹氏与士族的政治同盟趋于分裂。
在当时,反对曹操篡汉自立的就有曹操最为倚重的荀彧以及在天下士人心目中地位崇高的孔融,而这两人一个被迫自杀,一个被曹操所杀,尤其是孔融之死,震动天下,这也成为曹氏集团内部分裂的缩影。
事实上,士族之所以反对曹操篡汉自立,也并不完全是出于对汉室的忠心,更重要的是维护士族集团自身的利益。
自两汉实行察举征辟以来,士族集团本身作为豪门贵族,主动向儒家文化靠拢,由此形成了"官门、豪门、学门"三位一体的势力集团。
他们掌握着大量的土地人口,垄断着知识文化,把持着国家政权,又有着崇高的社会地位,几乎已经能够左右一个时代的走向。
而对于曹操这样的人来说,他很难接受自己被一股强大的力量所裹挟,因此他极力的拉拢那些社会地位低下的底层士人,以打压和排斥这些豪门士族。
在建安十五年以后,曹操多次发布求贤令,强调取士不问出身,不看品德,只要有本事,都可以到他这里来做官,这就是著名的"求贤三令"。
这份求贤令,可以看做是曹操给士族集团下的战书。只是可惜的是,尽管曹操是一代雄杰,却始终没能认识到时代的命运从来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
士族在东汉正处于上升期,而后更是要主宰一个时代,又怎么会因为一个曹操而停下滚滚向前的步伐。